近日,在建德市更樓街道洪宅村,一場名為挑“如意龍燈”的民俗活動熱鬧上演。傍晚6點30分,天色才暗下來,隨著鑼鼓聲一響,龍燈升起,長龍穿梭于古村巷道,街道兩側(cè)人潮涌動。
“如意龍燈”為更樓街道洪宅村特有,最早起源于清朝雍正年間,距今已有近300年歷史。每年農(nóng)歷正月十八至二月二期間,當?shù)卮迕穸家e行挑“如意龍燈”的民俗活動,以迎接春耕,愿新的一年風調(diào)雨順、萬事如意。
相比各地的板凳龍,“如意龍燈”的舞起來要簡單很多,由每家每戶出一個壯勞力,挑燈出游。挑燈形如扁擔,共有50多節(jié),每節(jié)一根長竹竿,上掛九盞燈籠,每個燈籠前后統(tǒng)一寫著“萬事”和“如意”。龍燈不設(shè)龍頭,由當?shù)厍嗄暧描尮拈_道繞村一圈。
每當龍燈經(jīng)過一戶人家,家中的老老小小都會出門迎接,希望將“如意”留下。而龍燈隊伍也會在門前稍作停留,將手中掛著燈籠的竹竿舉起放下,如此反復(fù)三遍,當?shù)厝朔Q它為“三起三落”,寓意人生遭遇大起大落,但就算再不如意也不能放棄希望,新的一年“如意龍燈”會將最好的祝福帶給千家萬戶。
王雙全是洪宅村“如意龍燈”民俗的傳承人,據(jù)他介紹,近年來這項傳統(tǒng)民俗活動也進行了一些改良?!拔覀冇描尮穆暣姹?用家家戶戶的燈光代替煙花,活動熱鬧依舊也更加文明?!保?span style="color: rgb(172, 172, 172); font-family: 蘋方-簡, 微軟雅黑, "Microsoft YaHei", "Heiti SC";">共享聯(lián)盟更樓微融站 沈恒陽 統(tǒng)籌 周少燕)
